本鋼新聞
面對危機,我們怎么看?怎么辦?
  作為完全競爭性行業的中國鋼鐵業,市場變化莫測、波詭云譎。由于供需失衡、庫存高漲、價格下滑,近期國內鋼鐵企業的效益出現明顯下滑,鋼鐵行業面臨去產能工作開展以來最為嚴峻的形勢,一些鋼企已經產生了生死存亡的強烈危機感,紛紛提出“保生存”的目標。
  在7月29日召開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第六屆會員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鋼協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對中國鋼鐵行業和企業的現狀談了個人的看法。他指出,“以我的認識和理解,我看到的中國鋼鐵企業至少有6種不同類型的企業,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會有不同的表現。”通篇解讀何文波的講話,這6類企業分別可以簡單地概括為:第一類是有實力和有品牌影響力的企業;第二類是在專業領域有獨特技術優勢的企業;第三類是有區域和資源優勢的企業;第四類是國企改革不徹底留下“尾巴”的企業;第五類是正在搬遷的“路上”或是正在擴建的企業;第六類是產品過于單一且生產低端產品的企業??v觀當前市場形勢,哪些類企業更容易“存活”?而哪些類企業會被市場淘汰“死掉”?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對照何文波的講話,回頭再來看看我們本鋼,“對號入座”歸于哪一類。我們本鋼有鐵礦石資源優勢,我們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且獲益明顯。但同時,我們還存在產品競爭力不強的“軟肋”。因此,在這場危機面前,我們該怎么看?怎么辦?在上周五召開的本鋼集團生產運營協調會上,本鋼集團總經理王軍提出了明確要求——本鋼要善于把握“危”與“機”的辯證關系,不僅要認清“危”,更要找到“機”,用相應的對策和舉措化“危”為“機”、化險為夷、轉敗為勝。
  危機面前看信心,挑戰面前看舉措。面對來勢洶洶的“寒流”,我們不能原地踏步、徘徊觀望,更不能缺失信心。多一份信心,就多一份戰勝困難的力量;多一份信心,就多一份逆勢而上的機遇。只要堅定必勝信心,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毋庸諱言,本鋼的信心源自于我們在實踐中具備了應對困難挑戰的經驗和實力。鞍本重組以來,本鋼堅定不移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部署,全面深化市場化改革,企業面貌煥然一新,活力動力持續增強,效率效益顯著提升,強身健體效果明顯。另外,本鋼擁有的鐵礦石資源優勢,為本鋼抗風險、戰危機,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在把信心提上來的同時,更要把應對危機的各項舉措實實在在地落實下去。“冬天”并不可怕,關鍵的是我們要培育“過冬”的能力,要眼睛向內、苦練內功,錨定效益、對標找差,在精準施策上下大功夫。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強投資管理,根據效益預測情況實行動態調整,守住“現金流”。要提升市場研判能力,增強服務客戶能力,有效縮短異議處理周期,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提升客戶滿意度。要加強全要素生產過程控制,提高效率,提升質量。要咬定降本創效目標不放松,向內深挖潛力,用市場價格倒逼工序成本,用市場水準評價工序價值。要向同行業最好水平對標,精準對標,通過對標挖潛,提升競爭力,不斷開辟新的效益增長點。
  當然,我們不應蠻干、硬干,而是要會干、巧干,以“變”應“變”,依據產線邊際效益排序,將資源配置向高效益產線和“拳頭”產品傾斜,讓能掙錢的產線滿負荷“跑”起來,效益差的產線該停就要停下來,有序安排生產和檢修。特別是要守住“入口”采購端,按需求精準采購,以銷定產,要開拓“出口”銷售端,“全民皆兵”跑市場,力爭多賣一噸貨、多掙一塊錢,讓效益最大化。
  總之,我們左右不了鋼鐵市場形勢,但我們能改變的是自己。我們要努力適應市場變化,真正把觀念轉到依靠自身力量,來應對困難和挑戰。要切實改變每名職工的工作狀態,提高工作效率,以更高的標準、更強的責任心,確保我們的產品質量最佳,讓客戶無從挑剔,為我們“點贊”打滿分。
  盡管市場環境波濤洶涌,但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每名職工都要清醒認識到,我們的命運是與企業的命運緊密相連的,職工與企業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在嚴峻考驗面前,我們必須與企業共渡難關,在戰勝困難的過程中,要勇于擔當,積極作為;在盡職盡責的堅守中,與企業同頻共振、堅守初心。
  事不避難、知難不難。讓我們全體本鋼人團結起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堅定信心、鼓足干勁,積極投入到迎接危機挑戰的實際工作中去,以智慧和勤奮捕捉機遇,以勇毅和果敢戰勝挑戰,向著新本鋼二次創業和基業長青的目標奮勇前進,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20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