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鋼新聞
黨旗引領紅色鞍鋼·百個品牌
新中國第一爐鐵水
  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后,蘇聯紅軍進駐鞍山,拆卸運走全部高爐計量儀器和部分卷揚機等設備。1946年到1948年,在國民黨政府接管鞍鋼的22個月里,雖然制定了《煉鐵設備修復方案》及復工計劃,卻沒有煉出一噸鐵水。
  鞍山解放后,煉鐵廠生產的恢復工作在一片廢墟上開始。當時的廠區破爛不堪,設備殘缺不全,主體設備全被蘇聯拆走,工人和技術人員失散,困難重重。日本人曾嘲笑"鞍鋼只能種高粱"。而黨和政府要鞍鋼盡快恢復生產,支援全國的解放戰爭。在黨的號召和"老英雄"孟泰的帶動下,煉鐵廠廣大職工開展了收集和獻交器材活動,修舊利廢,解決了修復工作急需的機電器材不足問題。經過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僅用半年時間就修復了2號高爐。
  1949年6月27日,鞍鋼2號高爐流出了第一爐鐵水。7月9日,鞍鋼舉行盛大開工典禮,會上表彰了一批護廠和恢復生產的先進人物,“老英雄”孟泰榮立一等功。
  自此,新中國鋼鐵工業開始了從無到有的轉變,從這里奔涌而出的第一爐鐵水恰如一個開閘的源頭,貫通了新中國奔騰不息的鋼鐵洪流,為新中國汽車、飛機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成為全國重工業發展的基礎。
202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