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鋼新聞
0.135元意味著什么?
——本鋼集團產線承包項目運作紀實(一)
新聞提示
  本鋼集團產線承包是管理手段的一項創新,是由采購中心、設備部、制造部、能源環保部等集團相關職能部門和廠礦聯合參與的一種先進采購模式,它以供應商工序承包為主,本鋼集團相關單位協助、配合、監督、管理。通過選擇行業內的優質供應商,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有效降低消耗,做到供需雙贏。連日來,記者分別跟進相關產線承包項目推進過程,采寫了本鋼集團產線承包項目運作紀實系列報道,用數據和事實展現管理創新給企業帶來的新氣象、新變化。

  “單品磨削效率增加了,操作人員更換砂輪次數少了,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同時生產成本顯著下降,實現了雙贏。”說起推行砂輪消耗產線承包,板材熱連軋廠軋輥作業區作業長孟偉面露喜悅。
  進入3月份以來,板材熱連軋廠三條軋制線正式推行砂輪消耗承包項目,取得明顯成效,噸鋼砂輪消耗成本從0.465元降到0.33元,下降了0.135元。但別小看這0.135元,按三條軋制線預計年過鋼量1034.74萬噸計算,全年就可降成本139.68萬元。用集團領導的話說,“這錢是從‘牙縫’里省出來的。”

創新求變——承包項目初具雛形

  板材熱連軋廠軋輥作業區擔負著該廠三條軋制線、兩套平整機組的工作輥、支撐輥磨削備輥工作。軋輥作業區有磨床16臺、平面剪刃磨床3臺,所用砂輪以往采取單品采購模式,且既有國產品牌,又有國外品牌,每年僅砂輪消耗資金就在450萬元左右。近年來,采購中心及該廠在耗材挖潛上已做了大量功課,進一步降耗有些“力不從心”,收效甚微。
  不在管理上創新求變,很難進一步擴大降成本空間。采購中心清醒地意識到,砂輪采購模式必須變。為此,在采購中心組織下,本鋼集團與鞍鋼、通鋼展開行業對標,深入了解對方軋線磨輥成本消耗情況。通過對標得出結論,降低砂輪消耗成本大有可為,就是要走出本鋼自己的“路”——開展砂輪產線消耗承包。
  想好就干!制造部、采購中心、板材熱連軋廠“強強聯手”,組建起主管部門+采購+廠礦的降成本聯動團。團隊從無到有,歷時兩年時間,多次召開論證會議,逐步建立健全《砂輪承包方案》《砂輪技術協議》《砂輪大包采購招標方案》《中標供應商砂輪試用方案》等,砂輪產線消耗承包初具雛形。

打開“心結”——樹立共建共贏共享目標

  “路”有了,但要走得通,首先要打開一線職工的“心結”,贏得他們的認同和認可。產線現場部分職工對砂輪產線消耗承包這個“新事物”不夠了解,甚至存在顧慮——承包后作業難度和強度會不會加大?是不是以后砂輪都是國產的了?……
  這個“結”必須快速解開。板材熱連軋廠副廠長史志勇、軋輥作業區作業長孟偉多次組織召開專題會議,深入學習相關指導文件,解答職工疑問,明確推行砂輪產線消耗承包是為了激發廣大干部職工創新創效的工作熱情,實現企業與職工共建、共贏、共享目標,促進降本增效。同時,降低減輕職工勞動強度,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和發展原動力。此外,該廠在每周早例會上增加了成本分析匯報環節,讓職工看到砂輪產線承包的成本贏利點,堅定管理創效的決心、信心,顧慮自然打消了。

初見效益——“牙縫”里省錢大有可為

  在團隊各方共同努力下,砂輪承包消耗項目招標工作如期展開,沈陽中方砂輪有限公司成功中標。按照前期制訂的《板材熱連軋廠中標供貨砂輪試驗方案》要求,中標方砂輪進入現場前,需要進行相應砂輪磨削試驗。
  板材熱連軋廠接到試用通知后,從去年12月11日組織中標方試驗準備會及落實試驗要求開始,砂輪試用工作全面鋪開,至12月28日共試驗三種材質砂輪,磨削軋輥274支。砂輪綜合磨削比數據遠遠高于以往平均磨削比水平,且單支軋輥磨削用時、磨削去除量、軋輥輥面粗糙度等指標,均滿足試驗方案中條款要求,砂輪試驗和產品替代工作均一次通過,今年3月1日起,該三條軋制線砂輪包消耗項目正式啟動。
  按照以往砂輪采購模式,供應商的利潤點是產品的單價和數量,因砂輪單價在競標環節競爭被壓縮,只有在數量上找回,因此賣出去的越多,利潤越大,導致砂輪單品的質量被忽視。而實行產線砂輪消耗承包后卻無形中發生了變化,承包供應商的碗里“就這么多水”,繼續只追求數量失去意義,反而會增加來往運費成本?,F在的利潤點變成了延長砂輪使用壽命,增加它的效率。換句話說,就是讓它少消耗多干活,這與現場砂輪使用管理思路達成一致。
  砂輪產線消耗承包項目的成功運行,實現砂輪聯儲,降低了現場砂輪庫存量和砂輪總體消耗資金,砂輪噸鋼成本較往年降幅達29.03%,全年預期可降低砂輪采購費用139萬元。采購方式的一次調整,充分顯示出“采購+使用單位”聯動降本的優勢,實現了從“牙縫”里省下錢,讓我們欣喜地看到創新管理帶來的效益。同時,極大地激發了該廠廣大干部職工的創新創效熱情,僅在軋輥作業區,軋輥消耗和軸承日常維保大包項目“如雨后春筍”般蓄勢待發。
202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