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鋼新聞
經中國金屬學會科技成果評價視頻會專家評價:
本鋼集團多項科技成果達國內國際先進、領先水平
  日前,記者從規劃發展部(科技發展部)了解到,中國金屬學會以視頻會議的形式召開科技成果評價會,組織專家對本鋼集團“超近距離露天礦山大孔徑低擾動控制爆破新技術”“超寬幅高質量冷軋板穩定生產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800MPa 以下汽車用高強熱鍍鋅雙相鋼研發及關鍵生產技術集成”“乘用車白車身輕量化應用技術創新與集成”四項科技成果進行了評價。
  成果評價專家組由行業權威院士專家組成,會上聽取了課題組的研制報告、應用報告、科技查新報告等,并審查了評價資料,經質詢和討論,最終形成了科技成果評價意見。
  評價專家組對“超近距離露天礦山大孔徑低擾動控制爆破新技術”項目成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該項目針對本鋼礦業南芬露天礦382巖石站超齡服役、擴幫距離近、爆破危害大等技術難題,開發的小臺階板塊化等微振控制爆破技術、精細預裂爆破技術,以及爆破振動監測和數值模擬預測等,達到了推進礦山安全、高效開采及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據悉,該項目獲授權專利9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發表論文23篇(其中SCI3篇,EI11篇),項目成果成功應用于礦山生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最終,評價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其中超近距離大孔徑微振控制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評價專家組對“超寬幅高質量冷軋板穩定生產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同樣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該成果針對超寬幅板形控制不穩定、退火爐內易發生冷瓢曲缺陷、表面清潔度及形貌不均勻等行業技術難題,開展的一系列技術研究工作,實現了超寬幅高質量冷軋板的穩定生產。同時,該項成果獲得授權專利13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發表論文8篇,形成企業技術訣竅17項,開發出的厚度0.8mm、寬度2100mm規格產品獨家成功應用于乘用汽車內外板,實現了高精度桶料窄規格倍尺高效生產,成為國內最大桶料供應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最終,專家組形成一致意見,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超寬幅冷軋產品連退爐內冷瓢曲控制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圍繞“800MPa以下汽車用高強熱鍍鋅雙相鋼研發及關鍵生產技術集成”項目,評價專家組認為該項目解決了熱鍍鋅雙相鋼成本控制,以及表面質量等技術難題,開發出了無Mo添加C-Mn-Nb復合強化的雙相組織技術,降低了合金成本,性能穩定滿足客戶要求。同時,集成了Nb/Ti微合金技術、熱軋超快冷、中溫卷取,以及熱鍍鋅控制回火馬氏體等工藝技術,有效解決了材料帶狀組織遺傳等問題,提高了通卷性能穩定性和材料的成形性;研究出熱鍍鋅預氧化腔、高氫還原工藝矩陣技術,解決了厚規格產品表面質量問題,實現了2.5mm厚規格熱鍍鋅雙相鋼穩定生產。據悉,該項目獲得授權專利5項(其中發明專利1項),發表論文8篇,產品批量應用于通用汽車、上汽、一汽、長城以及吉利汽車等國內外主機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最終,評價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圍繞“乘用車白車身輕量化應用技術創新與集成”項目,評價專家組認為該項目針對全球首發的 2GPa 熱成形鋼易脫焊、難連接、表面難磷化等技術難題,研究了鋼板厚度和膠層厚度對膠粘性能的影響,采用膠接試驗技術與虛擬分析技術、材料數據庫與 CAE 車身結構性能分析技術,完成了相應的試驗評價。該項目獲授權專利 10 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發表論文35篇,參與制定國家標準2項。2GPa熱成形鋼已成功應用于北汽,為雷諾、奔馳、一汽、廣汽、東風日產等多家主機廠提供應用技術服務,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最終,評價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近年來,本鋼集團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持續加大新產品研發、優化工藝流程和內部挖潛增效工作力度,攻克和自主掌握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提升了企業的形象和知名度,為進一步提高本鋼集團科技創新水平和研發能力、擴大產品市場占有率,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打下堅實基礎。
2024-01-21